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傅景華 - 從微博看中國的矛盾與希望——我為何研究Weiboscope?

星期日生活   2013519

【明報專訊】張林,中國安徽蚌埠人,因支持八九民運及中國民主運動而被多次判刑入獄。2013227日下午約3時,他10歲大的女兒張安妮,被四個安徽省國保強行從小學帶走,被關押20小時後才獲釋,不過小學在受壓下,不讓小安妮上學。及後,多名律師及網民奔相走告,聲援小安妮爭取復學,還她基本接受教育的權利。10歲的小安妮,被稱為中國最小的「良心犯」。

這宗發生在中國境內,嚴重侵犯基本公民權利的事件,內地沒有一份報章媒體作出報道,就算是香港報章(包括《明報》),也要到4月中才有文章提及此事(據Wisernews的搜尋結果)。

據我們的紀錄,2013228日下午13分(即小安妮獲釋後不久),第一條微博公開了這宗消息:

「強烈抗議安徽省國保綁架和非法拘禁十歲女童張安妮!安徽省國保昨天下午3點半綁架了安徽省著名的民主人士張林十歲的女兒張安妮,隨後把她單獨拘禁在派出所三個半小時,其暴行令人髮指!合肥的琥珀小學逼於合肥國保的淫威,現在已經中斷了張林女兒的上學權利。希望大家關注!」

在微博上,民眾一直討論及聲援小安妮,由3月至今仍然不絕。而在整整兩個多月期間,中國主流媒體噤若寒蟬。

說不盡的中國故事

微博是個有趣的中國現象,載有數不盡像上述一樣的中國故事。

自「微博元年」起(即2010年),中國社會出現了一些始料不及(至少筆者想不到)的變化。一個郭美美Baby,差不多拖垮了中國紅十字會;一句「我爸是李剛」,暴露了人民對地方官員和「官二代」的憤怒,並同時展現了網民創意的力量(「我爸是李剛」造句比賽);網民廣泛發布「微笑哥」、「手表哥」和「領帶哥」等語彙和相片,將社會底層長期積壓的反貪腐情緒,透過網絡「泄洪」,出現所謂的「微博反腐」,直接或間接與不少官員下台有關。沒有微博的話,上述事件的發展可能大有機會改寫。

我認為要全面了解中國社會和媒體的發展,現今必須包括從微博入手,分析微博的內容與及中國人使用微博的行為和習慣。這個正是我們以微博作為學術研究題目的原因。

對香港人而言,由需要「評估內地民眾反應」來制定政策的香港政府官員,到要教授國民教育來令學生「加深對國家認識」的老師,微博就是最鮮活的原始材料。

源起和研究結果

《微博視野》這個名稱,是香港傳媒的硬譯,我們的研究項目原名只有英文,名為Weiboscope。我們自2010年底開始,在辦公室安裝了一部伺服器,透過新浪提供的應用接口(API),用軟件程式不間斷地下載微博用戶的發帖和轉發。由於資源和技術所限,總不能整個微博下載下來,所以只集中在轉發力最強的用戶,我們整個項目蒐集了約35萬個超過1000粉絲量的微博帳戶。這樣做也有另一好處,由於微博上充斥假戶口(俗稱疆屍),我們的方法算是個簡單的過濾。

所謂「恢復被刪微博」,其實原理是在先後兩次的下載過程中,程式會發現部分用戶的微博發帖不見了,我們便再用應用接口來分辨消失了的微博是被刪了(包括用戶自行刪除)還是「被管理員加密」了(permission denied)。採用這個方法,我們在2012年一年之內,一共下載了2.26億條微博,當中包括1086萬條被刪微博及8.6萬條「被加密」微博(註:我們會在刪除微博上的個人資料後,將2.26億條微博在網上公開)。

在我們剛發表於IEEE Internet Computing五月號的文章中,研究團隊深入分析蒐集得來的微博數據,並得出兩個主要結果。首先我們找到一些微博「敏感詞」——針對來自同一個用戶的發帖,我們按「敏感度」列出了會「被加密」的關鍵詞(相對於沒有被刪的微博),也同時找到一些網民想避開審查而自創的詞彙,例如「平西王」(指薄熙來)、「護士長」(指王立軍)、「西紅柿」(指重慶)、「CGC」(指陳光誠)及「儲君」(指當時尚未上台的習近平)。

第二,我們比較在實名制推出前後三個月的微博詞彙,發現實名制推出後停止發表微博的用戶,相對於發表如常的用戶,較多談及社會及政治敏感議題,包括談及兩會、人大代表、王立軍及民主等,即是說若沒有實名制的話,這批用戶大有可能會繼續如常發表與社會和政治有關的敏感題目,換言之實名制有可能對這些用戶做成「寒蟬效應」。

讀微博看中國

我在上文形容微博是「最鮮活的原始材料」,是來自自身體會,其中感受最強烈的一次是「錢雲會事件」。浙江省溫州市人錢雲會,一直為村民爭取權益,曾上訪多次,20101225日早上,他被輾死於一輛重型車下,官方一口咬定是意外,但村民認為是有預謀的謀殺,錢被壓在車底的血腥圖片隨即在微博上流傳,網民不斷轉發微博,並質疑官方說法,及後《中國青年報》和《南方都市報》加入跟進,認為事件疑點重重。筆者也就此事作了個案研究,下載和分析與事件相關的微博轉發,研究結果也曾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每次翻看資料,看見錢氏肢體扭曲的屍首圖片,就會想到中國每天不知發生多少同樣的官民衝突事故,有多少人被暴力傷害或生活在暴力陰影下,又有多少不公平的事淹沒在浩瀚的微博中無人理會……當大家陶醉在虛無的「中國夢」時,我就在鮮活的微博中參與「圍觀」。

據我兩年多的觀察,微博上每天盡是主流媒體鮮有報道(甚至不予報道)的社會事件,有數之不盡的強拆官民肢體衝突圖片,隔天便有城管欺負底層市民的個案,未幾又有市民反對工廠做成污染的抗爭事件發生,跟着又有人揭發地方官員的奢華生活或濫權瀆職。如果微博是中國民意的一面鏡子,我見不到民間感受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社交網絡瀰漫的是對官員和制度不滿但又無奈的情緒。

相信不少網民也曾收過「微博已被管理員加密。此微博不適宜對外公開」的私信,被網絡審查是不少人的集體經驗。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敏感話題,很多網民根本不知道何時會越界,經常在打「擦邊球」;當知道話題越界,但又覺得不得不寫時,網民會創造避開審查的網絡詞彙(如上述的「平西王」和「護士長」等)。文字以外,上載圖片亦大派用場。其中一絕招是用animated gif,這種圖片格式容許用戶將多張圖片集結成硬照短片,一般人(包括系統管理員)多只留意首張圖片,但事實上內有乾坤,好戲在後頭。近日一例是:表面首頁是幀美女性感圖片,但隨後的圖片有六四、坦克、王維林……不得不佩服這種市井智慧。

太早去談樂觀和悲觀

因着上述的種種,我從微博中看到中國的希望——有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在學界,大家仍在爭論互聯網(包括微博)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較樂觀的代表作有楊國斌教授的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認同網絡已構建了中國的公民抗爭參與空間;另一派則認為此說太樂觀,忽略了政府同樣可透過網絡監控和箝制言論的能力(以Evgeny MorozovThe Net Delusion最為人所知)。

我卻認為,我們太早去談樂觀和悲觀,微博的迅速發展已令理論和實證研究落後於形勢。我們需要更多的學術研究(不論是量性還是質性的研究),用既有的理論(大部分是西方的)對照原始資料,亦要用原始資料推敲新的理論和假定;另外,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亦必須全盤考慮中國的獨特社會因素(無論政治的、經濟的、還有文化的),切忌墮入對中國想當然的理論陷阱中。我們的微博研究路仍是個開始,遙遙長路。

參考資料

Fu KW, Chan CH, Chau M. Assessing Censorship on Microblogs in China: Discriminatory Keyword Analysis and the Real-Name Registration Policy. Internet Computing, IEEE. 2013; 17(3): 42-50.

Morozov E. The net delusio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et freedom. Public Affairs, 2011.

Yang G.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citizen activism onlin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文 傅景華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編輯 馮少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