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3年5月19日
如果你喜愛語文,過去這十多年在香港,也是情何以堪的。
如果你對文字、語文敏感,有在香港土生土長養成的意識感覺,看見一些文字、聽見某些語言,很難不出現冒汗、悵惘、不適、見暈的類更年期生理反射現象。香港人在香港水土不伏,唉。
先說譯名。一國兩制,為何不可一名兩譯?有些人名,初看時真的有「而我不知道他是誰」的交叉眼。好人好姐,「標基斯」不是易明即通嗎?人家還剛成為世界首富,偏偏要:(比爾)「蓋茨」,我是至今都抗拒的;連同Steve
Jobs的譯名,他們堪稱兩大屈機榜首經典之作,喬什麼布斯呢,又不是卡通青蛙Keroppi的親戚,蘋果之神的姓氏冇「Q」「K」啊,那籃球之神(米高)佐敦,要改口叫(邁克爾)喬丹乎?你唔暈我先暈為敬。自小就是知道伊莉莎伯泰萊,蓬萊的萊,萊茵河的萊,你硬要「泰勒」,就成件事硬晒,唔靚囉。明明在香港為什麼要用欠港味的大陸譯名?神韻俱失,惆悵。
嚴復說譯事三難為「信、達、雅」,林語堂指要「忠實、通順、美」,錢鍾書主張「化境」,你買不買那一套都好,大陸譯名法之硬,幾乎三軍盡歿,尤其應用在香港,連忠於原著發音都離題,萬丈。Vivien(Leigh)港曰:慧雲,大陸稱:費雯,你話喇。
現在,大口大口把市面的語文喝下去,會被嗆住。看餐牌、說明書、指示牌,全簡體,或簡多於繁的夾雜着,總不順眼。與政治無關,不關國旗事,繁體字,歷幾千年造字文化,形、神、意,有意境有風景,簡體,well,唔靚囉。不美,唔型。我貪靚。客觀事實是簡體字實用,造型簡略,形、神、意都不美,不是骨肉不稱,就是腰短腳幼。說起詩詞歌賦,腦中影像必是繁體字;武俠世界劍客解劍沽酒,背景只可能是繁體字。你見過顏體、瘦金體,王羲之、鄭板橋六分半書的簡體書法墨寶嗎?未有簡體,死鬼咗啦。字型,也有它的tone
and manner和文化氣質底蘊,書法家就是Designer
labels,而我不識簡體字名設計師。字有字味,地方味。
還有非常嗆耳的,是這個城市的英文。倒退到你震驚。別的不說,英語廣播的英文電視台,怎麼主持人的英語會話能力,可以低水平到猖獗的地步!是政治正確之舉嗎?但CCTV的英語都好得多。如你像我一樣,閹了二號台,廢了四號台,盡量忘記一號台,僅餘的免費電視就剩明珠台,可是現在的非洋人節目主持人,聽他們的英語,耳朵想自盡。尤其某位報天氣及財經的女士,英語擾民達烈級程度。已不敢冀求牛津英語,標準一點,正宗一點的美國口音也不緊要,來個鬼「𡁻」泥英語殺手,連唐人街英文都不是,把英語先姦後殺,不是英語災難,不止是語障,是語癌!以Angelina
Jolie的做法,要預防性切除的。朋友傳來YouTube短片,以前明珠台的節目主持人是關朝聰和狄寶娜摩亞,耳根舒服晒。如今,我的救贖是香港電台的Samantha
Butler報新聞,英文有英味,阿們。
我真的不介意換國旗,但我介意換走這方土地的中英語文風味、水平。而且換成那麼核突。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傳媒的管理層, 首先應該負責, 其次是大學的管理層, 他們要拉去打羅柚 !
回覆刪除我看這種文章,雖知道這背後是要說被中共壓迫的不快,但提到譯名這種事情,我實在要奉勸香港這些專欄作家下筆斟酌,畢竟台灣也是用國語的地方,你們覺得不倫不類的譯名,台灣人也用的,難道台灣也因此同墮蠻荒之地乎?對比香港人近來的「愛台」之風,尤感諷刺。
回覆刪除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風俗, 語言習慣, 沒有必要因為同用漢字, 便要使用相同的譯名, 不同語言發音不同, 這是很難遷就的, 只要在譯名後附有原名, 根本無礙溝通
回覆刪除香港的譯名, 是為香港人服務的, 使用起來暢順適意即可, 由當地人自決, 不單止是政治權利, 也是文化語言的權利
台灣有台灣的風格, 大陸的可有大陸的一套, 入鄉隨俗, 香港人也沒有要求其他地區的人, 用香港那一套, 以普通話趕絕其他華夏文化的語種, 是統一毒的另類表現
終於找到,原來事緣於此:『還有非常嗆耳的,是這個城市的英文。倒退到你震驚。別的不說,英語廣播的英文電視台,怎麼主持人的英語會話能力,可以低水平到猖獗的地步!是政治正確之舉嗎?』
回覆刪除在 子貓物語 談到,重貼於此:
多謝,不過我不同意追求 減少講英語帶香港腔調。
的確,好英語一如好國語(法語、意大利語、普通話),聽來如沐春風。但我認為語言本身韻律和講者談吐舉止關聯多些(因為唔識法語、意大利語,亦未聽過法語、意大利語吵架)。
在 vicsforum 見過某博客批評香港某天氣報告員英語差,心有戚戚然。老實說,香港海外留學回歸甚多,洋人任教中學亦比三十年前多,電視台小花小生 (三十年前讀書唔成叫戲子) 開口埋口 hey man 咧咧聲,夠膽用英語會話的人差不到那裡。
當然話返轉頭,開口埋口 hey man,唔等於英文好,唔等於無改進空間,唔等於由他得過且過。要求天氣報告員英語 queen's english 的人,有無諗過去到印尼、馬泰、人人sawadeka 之餘,同樣可以享受熱情旅遊招待,國內旅行,湖南四川口音已經不同,但有礙溝通嗎? 而澳洲總理英文,同鄧小平國語一樣,有人批評嗎?
近日,有洋人介紹洋人朋友給我認識,新洋人朋友可能從洋人朋友得知我羞怯,話沒兩句,請求我原諒他的英語不好,因為他是意大利人。我大笑,生平第一次有洋人叫我原諒他的英語不好,而不是抱怨我的英語不好。洋人朋友很會交際,會多種語言,廿多年前來港成為地道鬼佬。但他父親是高級白人,少年時來港多次卻愛忽略香港英語人。初認識他父親時,他聽不到我說 can 還是 can't,我當時也 高傲,硬不說 cannot, 也不說 "耕池" (老實說我聽到的洋人說 can't 時也未必一定有 "池",香港字正腔圓番書仔才一定有)。我朋友打圓場,教他父親,不要聽全句只聽 keywords,聽到方向,自然知道 can or cannot。他父親也成了我的好朋友,來港例必共餐見面。
初時不想捲入『雖知道這背後是要說被中共壓迫的不快』掠過了,原來我也有 杜生之 及 匿名 的意思。
回覆刪除反正在 子貓物語 有補充,也一併貼在一起如下:
不是的,無礙溝通不是重點,不刻意追求、不過份要求才是。
譬如要找人陪伴衝入火場救人,不想在千鈞一髮是有誤會,不會選擇印度阿叔;也不會選擇弱質女子利君雅。
前述意大利人的英文很好,不需要別人原諒,他選擇投我所好,先自栽。在英殖民時代,高級白人疏遠 香港腔調英語人 自高身份亦是一種選擇。相反,殖民政府不得不借用土豪時,重用 香港腔調英語人 成為高級華人也是一種選擇。
對的,不要笑人講得不正,看個人能力和機緣,應該講得正;但,我也想不出要統一規範,抹掉地方特色的理由。
我的理由是:我到星加坡時不會要求 This is Shangri-la La 少一個 la;我到四川時不會介意 商販說 有的還是要得。當然,我會期望天氣報告時,不會用喬寶寶說,落雨多多無好人,唔做得落雨,太陽出嚟了。不過,期望還期望,說不定有天,電視台搞搞新意思,有新潮流也說不定。
正如現今超市,番茄只有一種,黍米也只有一種,可是在工業化生產之前,世界上,番茄黍米不下百種,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而倫敦本土人到了威爾斯,如同我們到了潮汕客家,可以完全聽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