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10月10日
香港佔中運動,國際矚目,幾個年輕的公民抗命領袖廣受讚揚:他們有激情,也有才智,有不服擺佈的精神,連時代周刊,也選了做封面人物。
年輕而成為人物,是不簡單的,尤其在老人政治霸權的中國人社會。中國人老了,荷爾蒙發生變化,遺傳了千秋百世的怯懦、奴性、奸詐,通通浮出來,少年時代可能有過的純真、理想、希望,通通沉下去。許多中國人一到中年,面貌越來越模糊,五官也長得同一類型。中年而還有赤子激情的品種很罕有,而且還容易被其他的中年中國人圍哄而辱罵。
因為中國人一到中年,基因公式,都會難以例外地集體平庸,所以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激勵中國的年輕人,呼籲他們向中年和老朽的中國人開火。梁啟超認為:非如此撕裂,這個三等的民族,沒有得進步。
牟宗三沒有梁啟超之「偏激」。牟宗三有一句名言:「少年比才氣,中年比學力,老年比境界。」
牟宗三的人生觀,追求士大夫的理想。在清末民國時代,中國的知識份子老了,還有境界:弘一法師、豐子愷、張大千,但是沒有及時去了台灣的,「境界」都遭到紅色中國的摧毀和改造,於是人老了都比賽無恥:柳亞子、郭沫若、馮友蘭。今日的中國人,到中年不是比學力,而是比官場高升、比上市、比財富、比購名牌、比移民美國。西方文明國家的傳媒,近年看足了中年的中國人那副紐約倫敦全球厭惡指數爆炸的德性,忽然發現香港年輕人很不同。像美國詩人龐德的短詩:「在人叢裏那幾張精靈的臉孔,幾片濕濡的黑枝上的花瓣。」
中華民國都一百○三歲了,你看馬英九那張臉孔都漸現昏朽。香港的年輕人,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下一個挑戰,是這伙小孩,可不可以擺脫炎黃子孫的宿命,避免中國民族爭風頭、窩裏鬥而分裂自殘的劣質基因的詛咒,最後像董建華的預言:「當中有將來的特首」,能逃出一座千年夜煞的移動迷宮。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