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向甚麼傾斜?

中華正聲   2012年12月19日

【am730專欄】十二月十三日,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舉辦施政報告諮詢會,會上自言:「我上任至今,所施政策,無一向地產商傾斜。」這樣的話,經電臺廣播,報刊引述,不斷濡染大眾耳目。現代漢語就是這樣官定俗從,否則下流詞語怎會層出不窮。

梁振英說的「向……傾斜」,當然不是中國人話,而是當今執政集團最崇尚的洋奴語,其出處可參看第六版《牛津高階英語雙解詞典》slanted條下兩個解釋:

(1)sloping in one direction(傾斜的)。(2)tending to be in favour of one person or thing in a way that may be unfair to others(偏袒的)。這slanted所說的「偏袒」,一般是指評述有欠公允。詞典的例句就是:The findings of the report had been slanted in favour of the manufacturers(報告的結論,偏袒製造商)。

中文「傾斜」只有slanted的第一個意思,例如梁朝簡文帝《大法頌序》說地軸不正:「坤軸傾斜。」蘇軾《次韻錢穆父紫薇花》絕句笑錢穆父題詩,眼花字歪:「折得芬蕤(盛放的鮮花)兩眼花,題詩相報字傾斜。」現代漢語的「向…….傾斜」,則是硬譯英文slanted的二個意思,只是用法變了,不限於「指評述有欠公允」,還兼指各式各樣的偏頗。

請看十二月六日《人民日報》論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經濟政策決議:「政策要向實體經濟傾斜。」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臺灣《南方快報》則有評論說:「馬英九大肆向中國傾斜,推動終極統一,出賣臺灣的國家主權。」《南方快報》主張臺灣獨立,但他們其實連行文都受中共控制,所用詞語和《人民日報》無二。

清朝昭槤《嘯亭續錄》卷二批評雍正宰相鄂爾泰:「居相位者,當有相度。西林(鄂爾泰)偏袒鄉黨,非持平天下之道也。」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六論科舉不應只著重進士一科:「進士偏重之弊,積二三百年。非大破成格,雖有他材,亦無繇(由)進用矣。」宋朝朱熹解釋《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一句說:「無所偏倚,故謂之中。」把「偏倚」、「偏重」、「偏袒」等改為「傾斜」或「向……傾斜」,你就知道甚麼叫做戕賊中文。

梁振英不會說「我上任至今,所施政策,無一偏袒地產商」;《人民日報》不會說「政策要偏重實體經濟」;《南方快報》也不會說「馬英九偏倚中國」。他們懂得的,只是英文slanted towards的變種「向……傾斜」。總之,新中國人說話行文,愈下流愈好。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