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12月6日
左耳陳曲線煽動港獨,同時為了挑唆國人仇港,在內地大肆渲染「東江活命水」話題,將港人貶為飲水不思源的負義族群。香江論者群起反擊,或責其敵國思維,或辯白價高質劣。殊不知,在加工業式微的今日香港,根本一滴東江水也不需要!而東江水輸港案,從七十年代醞釀之初,便是一宗「誘君自宮、請君入彀」,然後任我勒索要脅的政商大陰謀。
一滴也不需要?是的。切勿以為我信口開河,請看一組數據:一九八○年,香港人口五百一十四萬五千,年購東江水一點八億噸。二○一一年,人口七百○七萬,年購水八億噸!人口增加百分之三十七,購水量為何狂增百分之四百四十?況且,即便按比例增購至二點五億噸,命中注定都是要倒進大海的。
因為,當時遍佈全境蓬勃興旺的工廠北遷殆盡,而供水通識是:中等發達工業城市,工業用水量為生活用水的兩至三倍。哪怕一比一吧,人口增三成,「耗水大戶」工廠減了九成,總用水量理應有減無增。
我想從本港水資源、購水陷阱、海水淡化三個方面,揭開「搶錢水霸」真面目,讓當了多年冤大頭的市民再聽到土共「飲水思源」屁話時,甘願罰千五蚊,也要劈面唾他一支中國特色的「劍」。
香港不是撒哈拉沙漠,地處亞熱帶多雨區域,年均降雨量二千多毫米,是北京的四倍、上海的兩倍半。全境二十五個水塘多在港、九兩地,總存水量約為四點五至五億噸之間。而全港年耗水量,二○一○年則為九點三億噸。如若在新界以及眾多離島增建若干水塘,相信存水量增加一、兩倍應不難做到,果如此則可達十至十五億噸,那麼僅靠水塘水,便已可基本自給自足。
讀者或問既能基本自給,為何一九六三年爆發「樓下閂水喉」窘狀呢?那是六十年一遇的旱情,其機率遠低於無海隧時颱風中的港九斷絕──而一九七二年港督麥理浩剪起綵飛,天塹變康莊。時代在進步,香港總督不是只識深吸地下水的北京市長,海水淡化以補水塘水不足計劃成竹在胸。
本應就像創建之初廣受抨擊的地鐵,以輝煌實績再創東方明珠奇蹟──沒有淡水河流的香港,憑藉造物主恩賜,緊跟現代化科技,成功實現了水源自主。只可惜耕耘香江十一年的爵士生不逢時,偉業功虧一簣,徒令後人扼腕。(待續)
凝緣
- 東江水較淡化海水貴近倍
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12月7日
東江購水之初,絕非陷阱堪稱互惠。第一買水的總督是柏立基,一九六○年買了零點二億噸,聊作補缺。六三水荒後的六四年,督爺戴麟趾始與粵方訂約,每年購水零點六八億噸,每噸一毫。七一年麥理浩上任,增至零點八四億噸。眼見紅衞兵連英國代辦處都敢燒,麥督豈敢依賴中共供水,積極部署水源自主。一九七五年,香港首座「樂安排海水化淡廠」落成,同時投產。
粵方慌了,惟恐這無本生意從此告吹,官方、私下密集游說,更以特別低價吸引。而當時恰逢香港經濟騰飛,工業用水需求急速攀升。尤以香港主打的紡織、印染、化工、電子業耗水最甚。加之當時海水淡化成本高達每噸六十元,又無法大幅增產。麥督深恐因缺水而拖慢甚而拖垮方興未艾的繁榮,萬般無奈下,七六年購水量破億,七八年再簽四年約,逐次遞增至年購二點二億噸。
一九八二年麥督離任前「樂安排」停產關閉。至此,香港之於東江水,猶如癮君子之於白粉,再也無力擺脫。一九九二年,回歸倒數聲中衞奕信意興闌珊,耗資數億的淡化廠以爆破式拆卸,港人的水源自主努力灰飛煙滅,秋水無痕。
麥督有否想到,隨着新興科技發展,淡化海水會越來越便宜;隨着中共腐敗加劇,東江水會越來越貴?
地球水淡水僅佔百分之三,可利用者又只是這百分之三中的千分之三。上世紀始全球驚覺水資源匱乏危機,各國共識是發展海水淡化。中東沙漠國當屬不得已,美歐發達國家亦競相鑽研相關技術。
沙地阿拉伯年產二十五點七億噸淡水,冠軍。美國第二,十二點九億噸──比我們買的東江水還多。連台灣也緊跟世界潮流,五百萬噸。至於價格呢,經六十年努力,成本降幅九成五。據台灣學者張鼎斯二○○九年資料,美國每噸三點七五港元,以色列同價。台灣三點八五港元,張先生興奮高呼:淡化海水早已不是昂貴水源了。
東江水甚麼價?每噸四點三二港元!若加上嚴重污染(綠色和平組織:猶如糞水!)的淨化費用,每噸七元。高過淡化海水近倍,也大大高過大馬賣給並非「同胞」新加坡的水價。更土匪者,原本一滴也不需要的東江水,強賣死約一定三十年,而且年年加價。
維基解密踢爆,○九年粵西大旱,香港卻天天倒水入海,港府建議減少供水以紓旱情,但遭「婉拒」。中央某領導聞訊怒責,粵主、港奴急擬協議:輸港水可酌情減量。然後就有了林鄭去年親赴深圳簽署三年買水協議,付款方式改為以年定額數一次付清──收足了錢減不減水由得你啦。敬愛的習總,就看看這東江水,如果港人會「歸心」,那星洲佬不是要摟住馬國漢叫親爺爺嗎?(完)
凝緣
傳媒人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