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李怡 - 毋忘六四須要增長政治思維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5月28日

今年六四要不要去維園?還是去本土派的尖沙咀?又或者兩處都不去?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強調平反六四要集合力量,不可讓維園燭光減弱,本土派要反共,支聯會促結束一黨專政,理應集合力量一起爭取。

藝評人Felita給筆者留言說:二十五年來的形式一模一樣,只是喊下口號和點燭光,香港人沒有在政治思維上有所增長,年復一年去六四晚會,影響力有限,讓香港人因此而維持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一國兩制仍然存在,這是中共樂見的。

她提出一個值得重視的意見,就是「在政治思維上的增長」。

六四的政治思維,不能永遠一成不變。25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檢討一下,因應國事港事的變化,可以增長甚麼政治思維。

首先,許多人強調每年要延續維園燭光,是因為香港是中國領土內唯一可以公開悼念六四的地方,而這是殺人者最忌憚的。既如此,我們至少應該知道,六四政治思維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住香港,使這地方維持中國領土內的這個「唯一」。

「保住香港」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是要付諸行動,面對中共從政經社三方面侵蝕香港,要奮起抗爭。包括力拒自由行、水貨客對香港人原有生活品質的踐踏;包括要維護香港固有的自由、法治、人權的核心價值;維護香港人原有的守法、公正、願為正義發聲的整體質素;包括維護香港永久居民的權益,力爭沒辦法作背景審查的大陸移民的審批權,和無法作資產審查的新移民享有社會福利的權利(??)。我們也應該看到,大陸新移民就其多數而言,是建制派的票倉。無法知道其背景的新移民大量湧入,香港人的整體質素起了變化,香港的核心價值就保不住了。

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南方週末》刊出一篇報道《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描述了香港的法治精神、言論自由、政治包容等等領域中一些與大陸形成鮮明對比的畫面,其中提到一出紅磡火車站,就看見一大堆大陸鮮見的異議人士的標語,使大陸人印象深刻。所指的應是法輪功。而近年法輪功在香港受到的愛字堆的阻攔攻擊,和去年林慧思老師見義勇為所遭到的對待,我們知道香港令大陸人欣羨的表達自由已漸漸保不住了。

任何政治人物,如果在「保住香港」的種種課題中缺席,甚而去做一些破壞「保住香港」的事,他們有資格去紀念六四嗎?香港保不住了,六四就成為一國兩制的粉飾。

其次,六四的政治思維不應只是空喊口號,而應結合具體而現實的政治狀況,推動對香港原有價值的維護。這樣的事不是沒有做過。2003年的六四燭光集會,就因應當時的23條立法,提出「反對23,毋忘六四」作為集會的新主題。這新主題無疑推動了隨後的7.1五十萬人大遊行,並使23條立法擱置。這個經驗告訴我們,每一年的六四,實在都應該提出當年「保住香港」的新課題,並作群眾動員。今年面臨政改諮詢,結合甚麼新課題不用說了。

其三,六四的政治思維,應是通過對六四的回憶,結合大陸的新形勢,不斷增進對一個專制政權及其本質的認識。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瘋狂發展,對人民的高壓手段變本加厲,80%以上的既得利益階層把財產家屬轉移國外顯示對大陸政治氣候不信任。這種情勢,顯示實現中國民主幾近絕望。寄望中國民主而帶來香港民主,也只不過是自欺欺人。此情此景,香港人的六四政治思維就應該是拋棄依附更高權力的心態,不去乞求民主而要立足本土去爭取民主。

其四,八九民運雖然在鎮壓下失敗了,但傳承的具體意義是當年民運所進行的公民抗命運動。現實的失敗不能掩蓋它道德上對施暴者的譴責力,和它精神上的感召力。六四政治思維在今天,要求我們繼承和重振六四公民抗命的道德力量。公民抗命,也就是非暴力抗爭。甘地認為,「非暴力」的鬥爭絕不是弱者的行為。非暴力代表的是強大,而缺乏正義的政權暴力在本質上才是虛弱的表現。非暴力抗爭正如海明威所寫: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

愛因斯坦說過:「精神錯亂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做同一件事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六四需要有新政治思維。推動公提、6.22電子公投、佔中,不以人民權益與專制殘暴的政權作交易,是筆者想到的六四新政治思維。(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1 則留言:

  1. ordinary folks, man, what can they do, man?! replacing the govt with a people's govt is the only way; but, who can we trust to do the job, and does he/she have a plan with strategies to do it, ma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