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陳文敏 - 教育不是去迴避問題

明報   2014年5月21日

最近這一年,總常常被問到法律學院是否支持佔中,茲因佔中的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是法律學院的副教授。法律學院各級教授近八十人,來自近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在尊崇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下,學院作為大學的一部分,對很多問題均一直保持中立,不會採取甚麼立場。學院內個別老師當然對不同問題會有不同意見,百花齊放,學術自由,這是學院所鼓勵和支持的。事實上,公法一直是法律學院的強項,在這方面是人才濟濟,在政改方面各教授亦積極參與。陳弘毅教授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亦是國內多所大學的榮譽教授。張達明是十八名學者方案的聯署人之一,楊艾文教授和戴大為教授亦各自提出了沒有公民提名的方案,還有前包玉剛爵士公法講座教授佳日思,他是國際知名的憲法學專家,退休後獲聯合國秘書長委任為柬埔寨人權特使,他最近亦有參與政改的國際專家會議。我自己是2020的成員,直接參與2020提出的政改方案,亦在較早前提出另一個沒有公民提名的160方案。單看這張名單,便可知戴耀廷的意見只是法律學院芸芸眾多教授提出的意見之一。

較早前我對學生這樣說:「在佔中問題上學院是保持中立,但保持中立不等於不關心。佔中涉及很多嚴肅和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何謂法治?法治與依法管治有否分別?當法律背離一些法制內的基本價值時該當如何處理?公民抗命是甚麼一回事?有甚麼必要的條件?佔中是否符合公民抗命的條件?佔中在政改中扮演甚麼角色?學院不會要求同學把持甚麼立場,但我們會要求同學去認識這個問題,要聽支持的理據,也要聽反對的理據,然後自行做出客觀和獨立的分析,決定自己對問題的觀點。」秉承這理念,學院過往舉辦多場與政改有關係的研討會,讓同學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觀點。作為一個學術機構,我們不會迴避具爭議的問題,而是以求真探索、客觀分析、獨立思考的態度面對爭議,大學如是,中學也該如是,這才是教育的真諦,不知吳克儉局長以為怎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