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明報專訊】通識科又成為爭議。只怪自己記性太好,想當初通識被萬般嘲弄,說它範圍太廣,學生末了只會淪為吹水怪,幾年下來,此科竟然神威大發,鼓動學子上街這麼費勁的事都辦得成,真是十年人事幾番新。
通識之前還有教育改革,大家記得那堆黃色小鴨嗎?教育當局不怕人家見笑,大方公告天下,以後填鴨,用「樂善勇敢」來填——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時為1999年,黃之鋒剛上幼稚園,學聯五子頂多在念小二小三,太好了,他們趕上了這麼美好的改革號,踏上了求學不是求分數(好似係)的愉快學習旅程。
從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成效這回事,不是說你想看就看得到,偏偏,彈指十五年,一場雨傘運動,讓我們看清一張張年輕學子的臉孔,展示了具體的教學成果。他們樂於學習,抗爭不忘自修做功課;他們善於溝通,兩文三語不在話下,面對高官不卑不亢;他們勇於承擔,坦然面對公民抗命的刑責;他們敢於創新,佔領區的創意點子源源不絕。試想想,如果這一代還要考什麼小學會考和學能測驗,然後中三淘汰一次,中五又淘汰一次,等到終於升上大學,哪有空跟當權者字字斟酌民主和關注民生呢?
所以說,即使教育制度仍然有千般不是,起碼認真培育了「樂善勇敢」的新一代,當年的改革者好應該為此驕傲。令人神傷的是,主事者口號說得漂亮,自己是否做到就不得而知,萬一學生的「樂善勇敢」不符他們心中的理想藍本,更反過來說那是課程出錯、學校出錯、教師出錯。在「勇於承擔」旁邊,只好蓋上一只黑豬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