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潘小濤 - 準備整治知識分子?

20141125

【明報專訊】《遼寧日報》派出「臥底」記者,半個月內潛入5個城市20多所高校「聽課」,1113日發表〈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的公開信,指摘大學教授講師在課堂上抹黑中國,即文中的「呲必中國」(應是「眦」)。

這是首次有中共喉舌針對院校教師的授課內容「說三道四」。在正常國家,地方報章揭露全國性問題並就此發表評論,是正常不過的份內事,在中國卻是另一回事。

胡錦濤時代,傳媒機構的市場化速度加快,且分成「黨報」和市場化的「都市報」。相對「黨報」,自負盈虧的「都市報」言論空間較大,他們為爭奪市場而大膽敢言,不僅揭露地方問題,還跨省跨區的報道,中央三令五申也是禁而不止。

習近平上台後,宣傳紀律進一步收緊,且嚴格執行禁止異地或跨省監督,作為級別不低的黨報,《遼寧日報》(中共遼寧省委機關報)的言論代表遼寧省委,發表面向全國高校教師的「公開信」,事後又沒被「懲處」,若非得到最高領導層的默許是絕不可能做到的。中共高層所圖何事?

去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內部印發《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况的通報》,列明「七個不要講」內容: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遼寧日報》的公開信正是「七不講」的伸延,甚至可能是掀起全國性整治知識分子運動的前奏,畢竟文革也是由上海市委直接領導的《文匯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而揭開序幕的。過去一年多,傳媒、互聯網、影視界的整治行動一浪接一浪,一向敢言的南方報系多次遭整肅,擁數百萬甚至逾千萬粉絲的「網絡大V」被拘,多名明星因涉嫖涉毒被捕、維權律師被控……所有公開及私下的言論平台都被封殺,校園又怎可能例外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