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龐永欣 - 一萬億元的學位債

20141112

【明報專訊】Ivory Tower是齣美國紀錄片,講述美國大學教育近年的情况。片長只有90分鐘,但話題太多,不夠深入。然而,預備把子女送往美國升學的父母,應該看看。

美國上世紀推行普及大學教育,經費由國家負擔,學生不會因為缺乏經濟能力上不到大學。但隨80年代右派經濟思維興起,政府縮減資助,大學縮減獎助學金,並增加學費。無法負擔的學生,只有借貸一途,待畢業後分期攤還。

大學認為學生都相信,學位是將來前途的投資,不會嫌貴;因此,各大學為廣招徠,不但不會節省支出,還猛建新樓增加設備,鬥多鬥豪,然後加費。70年代非私立大學學費每年約千元,但時至今天,已增至平均3萬多,學生畢業時平均欠債10萬元,全國欠債總額已達1萬億元!

但那邊廂美國經濟不好,不少大學畢業生連廁所清潔工也找不到,何來還款能力?有說這將發展為美國自房產塌市後的另一場金融債務危機。也有人開始懷疑,以學費和所花時間而言,大學教育是否物有所值?

懷疑的另一原因是:大學認為學生追求的只是學校的名氣,因此各大學只緊張教授的研究和地位排名,教學則交由助教或兼職人員擔任,只在課程完結時派張問卷,調查一下學生滿意度便算。為求討好學生高抬貴手,這些教師都不敢有嚴格的學術或功課要求,給分從寬。有研究指出(例如Arum & Roksa, 2011),學生入大學後學問並無寸進,不少畢業生還未上過要讀40頁書或寫20頁文章的課程。大家默默地進行文憑買賣,大學已不是「學習」之地。

龐永欣   pongdidit@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