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 星期日生活
2014年11月2日
【明報專訊】社會運動必然有破有立,雨傘運動自不例外。
破的方向很清晰:打破人大常委8.31政改決議的框框,才能有真普選,讓香港人命運自主。再深一層次,就是打破中央政府的威權,因為在文明社會,誰都沒有在欠缺民意授權的體制下擅自一錘定音的資格,特首梁振英如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如是。
破的目標已經漸見成果,雖然中央至今對8.31決議還很口硬,但已深知「中央權威不可侵犯」這一套皇帝的新衣,已被學生在國際社會面前當眾脫下,更因本地建制陣營湧現裂痕,顯得十分狼狽而不斷犯錯。例如新華社早上發稿批評富豪不就佔中表態,晚上刪稿再發文補救;全國政協常委史無前例撤銷田北俊職銜,卻又要中聯辦安撫自由黨勿脫離建制陣營;梁振英聲稱掌握證據顯示外國勢力干預,曾鈺成卻說看不到證據,黎棟國更反對由立法會用特權法調查。如此窘態,顯示中港官員正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因為他們的選項正愈來愈少,壓力愈來愈大。
短期而言,破比立重要,因為打破北京的政改鳥籠是民心所向,更是佔領者會否和平退場的關鍵。事實上,某些頭腦清醒的中央官員也明白,容許香港實行真普選,令港人回歸體制內政治角力,總比繼續迫使學生在體制外抗爭和泛民議員全面不合作,對中共的威脅更少,因此當務之急是找一個體面的下台階修正8.31決議而已。但正如所有談判老手採用的策略:未到決定讓步的一刻,必然聲稱永不退讓,兼且開動宣傳機器幫自己壯膽。
據悉,好幾位行政會議成員都曾經喬裝遊客,深夜親到佔領區考察,但因怕暴露身分而不敢與留守者交談。若果他們敢對中央直言不諱,北京官員應該了解到雨傘運動不止求破,佔領者正在求「立」,進行一個前所未有的實驗。
雨傘運動的參與者起碼有三類:留守的學生和青年,不時提供物資或協助秩序的支持者,以及關心廣場安危而隨時挺身支援的市民,可以統稱為「撐傘者」。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曾經參與佔領集會的撑傘者共佔全港18歲以上受訪市民的百分之十八,推算全港達110萬人。經過一個月磨練,撐傘者已經隱然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因為大家在有意與無意之間替香港開拓出一片未經規劃的公共空間,更取代政府成為這空間的主人。
責任意識
自由覺醒
儘管金、銅、旺三個佔領廣場大小不一和面貌各異,它們都靠兩株無形支柱——代表新價值的大樹——支撐起來。
第一株是責任意識:堅持和平守禮、主動打掃衛生、力行環保回收、強調資源共享,甚至有無數標語向場外的市民商戶致歉,都是承擔責任、自我約束的表現。
第二株是自由覺醒:爭取命運自主、衝破威權桎梏、無懼暴力威嚇、打破思想上的條條框框,都可以從廣場上目不暇給的自由創作,全港遍地開花的行為藝術,以至互聯網上的文章、音樂和錄像,活生生地呈現在全世界面前。
這兩株大樹開出的果實,正在成就一個新世代的願景。相對於習近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一個拋開集體威權意識,倚靠每一位個體參與者在地實踐的「香港夢」。說是「夢」,因為它還沒有完成,也未臻完美,撐傘者每天都在賦予新的內涵,廣場空間也很脆弱,每時每刻都有清場的威脅。
習近平的中國夢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說穿了就是要中國人臣服共產黨領導,再換來一點好日子和抽象的民族自尊。但香港夢卻是在地、個體與真實的,兼且與普世價值接軌。例如環保回收是低碳生活的在地實踐,應對的挑戰是全球氣候變遷,正是世界公民責任的體現;藝術創作是思想與言論自由的實踐,只有打破禁忌才能誠實地表現自我和探索社群的共同想像。
正因為責任意識與自由覺醒都是從普世價值吸收養分的兩株大樹,它們結出的果實必然對今天建制的管治模式構成重大挑戰。政制改革只是起點,往後的資源分配、土地利用、經濟發展、城市規劃各範疇的政策,都會受到「香港夢」的衝擊。
有消息說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講話,說有人想借政改令香港「翻天」。但如果佔領區是「翻天」的縮影,這種生氣勃勃、井然有序的狀態,實在沒有什麼可怕。關鍵是三十年前訂下的「一國兩制」模式需要與時並進,容納「一國兩夢」,這正是當今危機對習近平班子的最大考驗。
戒驕戒躁
比併韌力
中央已經看清楚,當今的關鍵不在於清場而在於管治:即在清場後香港能否回復至可管治的狀態。一旦血腥清場,香港必須「一步到位」,即放棄一國兩制而把香港納入為政治高壓的直轄市。習近平不願步鄧小平之後成為歷史罪人,中港權貴也絕不接受迹近傾家蕩產的利益損失,所以這只是外圍建制派夜行人吹哨的「選項」。
佔領區是香港夢的實驗場,當撐傘者日以繼夜地守護障礙物的時候,最危險的威脅反而來自內部。兩學三子開始落後於形勢,似乎未認識到雨傘運動至今最大的籌碼不在於「衝」而在於「守」。試想,三個佔領區位處香港心臟地帶,政府權力竟然無法插手干預,所以佔領區每存在多一天,便象徵特區政府威權萎縮多一截,因此壓力累積在港府肩上而不在撐傘者。
學聯有意主動上京對話,很可能變成在機場閘口擾攘一番的鬧劇,或到北京後受盡奚落而回,香港市民已屢見不鮮。泛民辭職公投,更只會轉移視線,令政黨政治污染政改訴求的純潔性,最終得不償失。學聯已經去信林鄭月娥,表明若特區政府不能討論8.31框架,便應安排學生會見李克強總理。壓力在林鄭月娥一方,若再欠缺回應,學聯可要求「關心學生」的「國家領導人」董建華邀請中央官員到佔領區考察或安排赴京會談,比起擅自闖關更加有節有理。
今天是韌力與耐力的比併,戒驕戒躁,穩守陣地,用最大愛心爭取市民支持,放開胸襟豐富佔領區的內涵,才是既破且立的上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雨傘運動至今最大的籌碼不在於「衝」而在於「守」。""今天是韌力與耐力的比併,戒驕戒躁,穩守陣地,用最大愛心爭取市民支持,放開胸襟豐富佔領區的內涵,才是既破且立的上策。"
回覆刪除旨哉! 佔領行動至今祇不過卅多天, 實在不必急於撤離, 祇要群眾願意繼續犧牲付出, 再佔領一年半載也沒有大問題. 壓力累積在港府肩上的較在撐傘者肩上的大許多, 所以, 親建制的達官貴人近日一個接一個走出來勸群眾盡快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