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黎廣德 - 靠估靠嚇 糟蹋歷史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12月2日

儘管專權政治陰霾不散,2014年本應是香港人值得慶賀的一年,因為上千年前先人遺下的文化遺產就在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發現,引證了九龍城聖山是自宋朝至今的重要聚落。香港毋須為了政治正確而攀附作海上絲路重鎮,這古蹟群本身就是香港特殊地位的本土象徵。

可惜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把喜事變壞事的本領特別高強,因為當他今年四月宣佈考古發現的時候,市民驚覺239個遺蹟中有238個已被港鐵移走,喪失原址保育的機會。政府隨後開展第二、三期範圍的考古發掘,在民間團體的緊密監察下,港鐵稍為收斂,多保留了10處古蹟。

十多天前陳茂波與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共同宣佈「階段性的保育方案」,建議對尚未移走的古蹟中的其中七項原址保育,卻對已被移走的238處古蹟隻字不提。由於聖山遺蹟的重點是九龍城宋皇臺一帶的「居民遺址」,即分屬不同朝代的古蹟群而非單項文物,所以政府方案保留幾個孤苦伶仃的古井,等於只見樹木不見林,歷史價值恐怕再被糟蹋。陳茂波至今不敢回應會否原址重置已移走的大部份古蹟,以全面建設聖山遺址公園,反而強調不着邊際的文物徑,轉移公眾視線。

政府架構角色矛盾,陳茂波身兼古物事務監督,但處理古蹟保育章法大亂,不僅視國際標準如無物,甚至違背了國家文物局依循的《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他最厲害的武器是「一味靠估」:港鐵聲稱完成考古發掘但連中期報告都未公佈,一份完整的古蹟清單也欠奉;各項古蹟的歷史、科學、美學和社會價值理應由一個跨學科的專家組進行文化評價,但政府好像懵然不知。在這一片空白之中,陳氏一人掌握對古蹟的生殺大權,他表明不會諮詢公眾,準備匆匆替這些埋在地下千年的祖先遺產下判書,古蹟條例的荒謬與梁振英政府的行政霸權一脈相承。

陳茂波「靠估」有何惡果?最清楚的例子莫如處於車站範圍的J2井和引水槽,古井屬宋元時期而引水槽屬清末時期,陳氏認為古井不夠「整全」,有百年歷史的引水槽「太新」,所以不值得花錢原址保育。事實上,這項古蹟活生生證明了一個宋朝先人開挖的水井,在千年後仍能惠澤後人,活水不斷,承先啟後,歷史價值重大。根據《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這正好屬於必須保存現狀的古蹟類別:「文物古蹟群體的布局」和「文物古蹟群中不同時期有價值的各個單體」。

按照長官意志「靠估」,猶如亂點鴛鴦譜,古蹟命運凍過水。

配合陳茂波「靠嚇」的另一位長官是張炳良,他聲稱政府必須在本月初決定保育方案,否則每延誤一個月工程費用便增加2.5億元。究竟這說法有多少水份?

沙中綫預定通車日期是2020年,而土瓜灣站預定完工日期是2018年。即使考古發掘一如港鐵聲稱多用了11個月,原址保育再多用4個月,土瓜灣站也有充裕時間在2020年前完成,不會是延誤與否的關鍵。況且港鐵承認有五段工程因其他原因滯後,延誤時間從2至6個月不等,特別是沙中綫過海段已因中環灣仔繞道工程遲交地盤六個月而未能動工,所以根本不敢承諾在2020年準時通車。此情此景,港鐵明顯是找文物古蹟作「替死鬼」,張炳良豈可照單全收,再以此嚇唬市民?

港鐵聲稱原址保育J2古井及引水槽需花13億元也是報大數,估計直接保育成本最多三數億元,約10億元是擴大車站及預留給承建商索償的損失,政府不能因市民支持原址保育而任由港鐵變大花筒。

要同時加快工程和做好古蹟保育並不困難,關鍵是政府必須採納國際通用的「預先防範」原則:在未有全盤評價以前,有辦法原址保育的古蹟必須原址保育,因為正如《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強調:「文物古蹟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對它干預的任何一個錯誤,都是不可挽回的。」

梁振英政府若把聖山古蹟弄得支離破碎,等於削弱國家主席習近平鼓吹的「海上絲路」論述。無論是不充份配合國家發展策略,還是破壞本土文化遺產,恐怕都是梁班子擔當不起的歷史罪名。

黎廣德
公專聯政策召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