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風雲 香港太陽報
2014年12月19日
英國國會議員糾纏於對香港的道義責任,前高幹陳佐洱先生憤而斥責說:二戰時期英軍守土有責,港督楊慕琦及英軍貪生怕死,到九龍向日軍投降,這裏面對香港有甚麼道義,有甚麼責任?他們還有資格現在來說這些嗎?
陳先生忠黨愛國,人所共知,但如果以楊慕琦及英軍在香港保衞戰中的表現,來定奪今日有沒有資格講道義責任,則恐怕對黨國略為不利。以前我擔任已故杜學魁先生主持的「抗日受難同胞聯合會」義務秘書時,和會中一些親歷保衞戰人士有所過從,對保衞戰算是有點認識,一般認為港英當局在外援無望的局面下,為免繼續犧牲無辜,才向日軍投降。
其實當年的鴿派是港督羅富國,他建議宣告香港為「不設防城市」,即日軍要來就來,不會遭受抵抗。這也並不等於貪生怕死,而是實力懸殊下避免平白犧牲。
楊慕琦上任後則屬鷹派,備戰甚力,但是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太突然,很多戰備未及到位。當時的英軍組成複雜,包括英國本土部隊、印度軍、加拿大援軍及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才成立的華人軍團,在日軍三倍兵力優勢下前仆後繼,付出逾千人陣亡、逾千人失蹤(估計大多被俘後遭殺害)的沉重代價方降。
相關文章:顏純鈎 - 砌一部香港歷史拼圖——讀《孤獨前哨》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