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丘亦生 - 雨傘在中國

金融雲端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12月8日

這兩三個月來,雨傘成為港人抗爭的一個icon,望之感觸良多,想不到在中國,雨傘近日也大熱,當然,內地的土豪,是不會拿着雨傘上街示威的,他們青睞的,是近日熱賣的理財產品傘形信託,有說這是近日A股喪炒的元凶之一,我找了這把「遮」的資料看後,有點擔心,即使沒有黃飛鴻這種級數的高手,它也很有機會變成大殺傷力武器。

低迷七年 突像子彈飛

A股過去一周出現盲搶股的現象,上周五成交更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滬綜指今年的43%升幅更冠絕全球,而A股市值亦超越日股,成為僅次於美股的全球第二大股市。各種浮誇的說法出台,如刻下是超級牛市,如溫州幫大舉賣房炒股,有大行研究報告甚至用到「黨給我智慧給我膽」、「炒金融股就是炒中國夢」來做標題。

本來,A股低迷近七年,估值又不算貴,有一個像樣的反彈,也不算苛求,問題是,今次升幅來勢之急驟,又缺乏一個引發想像的故事,再加上大量使用孖展,均叫人擔心其可持續性。

其中尤以借爆孖展最令人咋舌,過去陸客來港借孖展炒窩輪(不要問我為何可以)已時有所聞,今趟在內地更加勇武,現時滬深兩地股市的孖展額已達8,000億元,比7月以來增長1倍。

不少大戶更嫌孖展未夠刺激,另闢蹊徑去加大融資,導致傘形信託這種結構產品的熱賣。傘形是指一個信託包含了一籃子的子信託,每個子信託都是一個基金,用來投資A股。低風險的投資者(多為銀行客戶)可以選擇做「優先級投資者」,收取近8厘息,高風險的(多為土豪大戶)則可以成為「劣後級投資者」,其回報則是扣除8厘息後的投資回報。

整個產品的設計,相當於由低風險的投資者借錢給高風險投資者炒股,前者賺息後者則賺股價,槓桿可以高達3至5倍,比純粹借孖展的比例更高,融資成本又接近,而且沒有孖展融資的法規限制,如只可以投資指定股票,及單一股票在組合內的比重上限。對銀行來說,既然其他理財產品的回報轉差,不如把資金疏導到這種產品上去,賺手續費也好,甚至自行做優先級投資者賺息。

種種舉措 硬托起A股

據估計,現時市場內的傘形信託,金額在1,500至2,000億元間,並且在急速膨脹中。由於這些資金在股市出入N轉,無異於對沖基金,故此其影響力或帶來的交投絕不止於2,000億元。

這類產品安全嗎?據講信託人會訂下補倉及斬倉的規矩,一旦投資貶值,便會進行風險管理,保障收息投資者的安全,先不論內地的風險管理往績是否可信,幾千億元的高槓桿資金,一旦要斬倉,人踩人的場面想想也覺可怕,這還未計8,000億元的正常孖展。

對於這一輪的升市,我着實覺得奇怪,先是幾個月前官媒的日夜唱好,繼而是佔中之下唔嫁又嫁的滬港通、失驚無神減息,再放任這些高槓桿操作,種種舉措,都像是要義無反顧地托起A股。在經濟前景嚴竣的背景下,似乎是要用股市的氣氛來蓋過實體經濟的低迷,抑或是大量抽水活動出台的前夕?無論如何,我真心覺得現在內地很適合重播丁蟹的《大時代》,不要說我黑心,我只是覺得套劇夠警世,從來「秋官效應」都只是穿鑿附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